回復 特納 :????????唐紹儀整理了下思路,將外務局關于歐洲局勢簡略地的研究簡略地講了一遍:歐洲是世界的中心,除美國與日本之外,我們面對的列強都地處歐洲(英國有點特別)。自1873年德奧俄“三皇同盟”以來,由于德法矛盾、俄土戰(zhàn)爭等因素,歐洲列強的間的彼此關系變化反復,僅僅五年,德國與俄國便從盟友變成了對手,特別是1894年法國與俄國締結軍事條約以來,德、奧、意三國同盟與俄、法、英三國協(xié)約之間已經是敵對關系。由于德國的崛起,迫使一向奉行“光榮孤立”的英國放棄了近一百年的外交政策,先是出于遏制俄國在遠東的擴張,英國人在遠東找了日本為盟友,締結了英日同盟,這個同盟導致了日俄戰(zhàn)爭的爆發(fā),利用日本挫敗了俄國,將俄國熊伸向遠東的爪子給剁傷了。迫使俄國將注意力轉回到了歐洲,特別是巴爾干。然后又放棄與法國的世仇敵對,英王愛德華七世出訪法國,取得了法國的諒解,目的當然是針對國力突飛猛進的德國。因為在非洲殖民地及海軍問題上,英德矛盾是越來越尖銳了,相對實力不斷下降的英國必須尋找盟友,再也沒有“光榮孤立”的那份自信了。
回復 阿什莫: ????????????薛曉才承認,俄國是一個大國,不僅在于其幅員遼闊,更在于其近代輝煌的歷史。自從來到俄國,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情緒就干擾著他。打仗的時候顧不上,但還是有很多閑暇的時間得以了解這個國度。就薛曉才看來,俄國有許多地方是中國所難以比擬的,比如自然資源。烏克蘭一望無際的草原、森林、河流令他羨慕,俄國人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也給了他好感。他接觸了很多俄國人,有軍人,有地方官員,也有平民商人,盡管在戰(zhàn)爭中物資極度匱乏,但俄國人的生活水平無論是吃穿用度仍在中國之上。而普通俄國人都好客熱情,特別是對幫助他們打仗的中國人更是如此。他們喜愛音樂舞蹈,即使在戰(zhàn)爭中,總能見到居民拉琴跳舞,充滿了樂觀喜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對于戰(zhàn)爭抱有極大的信心,總是說當年拿破侖把莫斯科都占了,最后還不是一路敗退回法國?最后還不是被俄軍占領了巴黎?相反,倒是俄軍那些高級將領們對戰(zhàn)爭感到絕望……
回復 黑鴨子 :??????亨瑞克.馮.契爾什基是一個老派貴族。他其實贊同強硬的態(tài)度。但作為駐維也納大使,對于奧匈帝國這個有著復雜內政的二元帝國有著比柏林那些大人物更為直觀深切的認識,奧匈已經是二流國家了。而且正在以看得見的速度衰弱下去!亨瑞克.馮.契爾什基給友人的信中這樣說,有多少次我捫心自問,我們值得這樣拖曳那個所有關節(jié)都吱吱作響的國家嗎?